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弱势格局与跨越式发展
2011-09-12

   物业管理属劳动密集型和资本需求量低的产业,一直是吸引民营资本和适宜民营企业成长的产业。从全国范围看,在物业管理行业中起主导作用是国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它们或以传统的后勤管理形态,或以物业管理形态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甚至出现垄断的局面,如我国大型国企系统和市场经济经济落后地区等均为国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垄断;从物业管理规模和市场占有看,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相对国营国有居于次要的位置,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等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市场占有份额较低,总体格局呈弱势。中国民营物业服务企业之所以呈现这种局面,核心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政策、环境的不完善,致使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土壤和基础。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商品房有限,房改推进的不平衡,加之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基本遵循的是“谁开发,谁管理”的原则,物业管理政策缺失、市场发育缓慢,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缺乏生存、运作和发展的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物业管理步入轨道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物业管理相关文件规定,规范了行业操作和管理,推动了行业,尤其是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使规模弱势、资金短缺,匮乏,缺乏积累等先天条件不足的发展中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国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处于不公平、不对等地位。
   第二,从民营物业服务企业自身的管理结构特征和发展历程看,其内部的缺陷也严重制约了本身的发展壮大。我国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多由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等投资创立,物业管理运作的基本模式是:建设单位开发,物业管理单位管理,物业管理业务运作主要是依附、围绕房地产开发建设展开。客观而言,这种“模式”培育了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扶持了中国物业管理的成长。但也存在负面作用:其一,一些民营物业服务企业易于成为建设单位的附庸或全资控股企业,无法摆脱建设单位的控制,形成为建设单位利益的维护者;或演化为家族性私营企业,管理者便是经营者,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企业结构特征,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便于控制和提高效率,但当企业规模壮大后,其管理者便很难超越自我和约束自我;其二,物业服务企业是从建设单位手里获得物业管理项目,是在相对垄断条件下获得市场。这使得物业服务企业市场拓展上更多地是依附建设单位“等米下锅”,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和意识;其三,服务运作是围绕房地产开发经营展开,物业服务企业对建设单位具有极强的依附性,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运作以及探究和建立科学企业发展机制的动力。
   对多数民营物业服务企业来说,以上各方面的消极因素及产生的后果,并非危言耸听,也不仅仅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而是事关民营物业服务企业长效发展机制建立,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成长问题。民营物业服务企业要彻底解决存在问题,改变中国市场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以下六大关节点上实现创新:
   第一,产权创新。产权是一个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以及剩余利润分配权和控制权的综合体,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往往是主体单一、一股独大,企业发展上易于受到大股东的利益制约,难以做强做大。如建设单位禁止属下优秀品牌物业服务公司外接其他建设项目,以免对自身项目构成威胁等。因此,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突破产权主体单一或一股独大的状况,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合理地处理好所有权、经营权、剩余分配权和剩余利润控制权的关系,协调处理好剩余利润分配和控制,科学合理地兼顾企业发展和投资回报两个方面,在极大的调动经营者和全社会积极要素的同时实现民营投资者的所有权持续增值,最终形成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第二,管理创新。产权创新是前提,管理创新是核心。在物业管理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日渐增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只有不断实现管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否则必将遭至市场无情的抛弃。从中国目前物业管理现状分析,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是在如何处理和优化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关系为着眼点的管理流程创新,以及服务和经营微观作业流程的优化创新。通过管理创新,提升民营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档次和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民营物业服务企业新的飞越。这里点都软件作为为物业企业服务的参与者,正在不断的调整物业管理系统方案,提出了“集中部署、互联互通、分权运营”的管理思路,获得了很多客户的一直认可。

   第三,规模创新。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和微利保本行业,管理规模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取得效益的关键之一。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的规模创新,包含三个方面涵义:一是规模扩张;在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的过程中,民营物业服务企业要在国营国有企事业后勤体制改革,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和社会专业分工中抢抓机遇,实施积极的市场扩张战略,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二是资本扩张;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通过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实现低成本的经营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同步发展。三是经营扩张;民营物业服务企业要转换思维,强化物业管理经营意识,不断增加物业管理经营品种,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规模效益,真正增强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在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营物业服务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扩张物业管理服务和经营的空间、内涵和层面,通过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技术含量,实现物业管理服务经营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切实降低物业管理运作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不仅包括设备创新、技术创新,而且包括思路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真正实现科技创新,才能使物业管理跳出传统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系列服务,形成具有特色和技术含量服务,切实提高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
   第五,市场创新。民营物业服务企业要获得新的经济利润增长点,跳出传统物业管理运作模式,就要不断进行市场创新。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市场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逐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不断建立和巩固“忠诚客户群”,增加市场份额;二是实现企业区域性、属地性市场角色向大市场观念转变;三是不断挖掘物业管理新的市场层面,拓宽经营内涵,强化各种形式和层面的经营,实现物业管理市场创新,如利用物业管理客户资源(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和物业管理其他资源,与物流公司协作,实施网络物流配送;物业管理介入旅游开发组织服务等,使市场创新不断进入新的领域。
   第六,文化创新。物业管理产品是服务,服务是无形的,不可触摸的,是细节的艺术。做好物业管理服务,不仅要关注物业管理服务物化和具体的客观标准,还要关注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注重物业管理服务的文化含量。物业管理服务的客观标准是同质的,如不同的物业服务公司可以提供相同的物业维修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的核心内涵是文化。文化可以充盈、丰满物业管理服务经营,可以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经营的层面、档次和内涵,也可以塑造个性化物业管理服务,使不同的服务产生距离和差异。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树立文化是物业服务灵魂、是竞争核心要素的观念,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在产品、企业形象、企业员工等各个方面,要切实突破民营物业服务企业文化、服务文化建设上的苍白状态,利用文化之舟将民营物业服务企业载向成功的彼岸

     
TOP